克罗地亚地接-克罗地亚包车

克罗地亚地接-克罗地亚包车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玩在克罗地亚] 南斯拉夫的建立和分裂

达尔马提亚历史上是依附于威尼斯共和国的一块沿海狭长地带,直到拿破仑战争之后才被划分给奥地利。1875年3月,达尔马提亚总督趁弗朗茨·约瑟夫前往意大利访问之际,邀请他回程时巡视这个地方,这将是达尔马提亚第一次迎来君主的视察,当地人虽然宁愿受克罗地亚的管辖而不想接受维也纳的直接指挥,但是对来访的皇帝还是表示热情欢迎。

弗朗茨·约瑟夫的这次东方之行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哈布斯堡帝国外交政策的历史性转变。在他即位后的头25年里,弗朗茨·约瑟夫继续了梅特涅时代对德意志和意大利的重视,受到沉重打击之后,他在生命中的最后40年里不得不将注意力放在了东方。哈布斯堡王朝根深蒂固的使命感使他认为奥匈帝国负有保护西巴尔干各族人民之责,作为一个强大的好邻邦,保证使西巴尔千各族人民得到土耳其人的公正对待。

奥地利军方认为,弹丸之地的达尔马提亚在军事上毫无价值,而其腹地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省如果能够被奥匈帝国的军队占有的话,倒是能保证君主国在东南欧的安全。这两个省的居民虽然仍接受土耳其的统治,但在民族组成上却属于南部斯拉夫人,接近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和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甚至有人称,最纯正的塞尔维亚一克罗地亚语便是黑塞哥维那首都附近居民的方言。

匈牙利的克罗地亚人中间已经产生了建立波黑等地区在内的斯拉夫族国家的政治理想。他们从戴阿克和厄特沃什那里取得了在匈牙利王国内独立存在、成立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实行自治的统一的克罗地亚国家的权利。由于斯特罗斯迈尔主教的努力,50年代以来克罗地亚文化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复兴,在他担任贾科沃这一富裕地区的主教的56年间,倡议建立了一所南部斯拉夫艺术与科学学院、一所大学和一个美术馆,通过保护诗人、语言学家和历史学家而推动克罗地亚学术的发展。他是南部斯拉夫人统一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希望最终能将塞尔维亚人、门的内哥罗人和保加利亚人吸引过来,与克罗地亚人共同组成一个南斯拉夫联邦。主教的追随者中有一批人渴望在一个国王领导下建立一个全体南斯拉夫人的国家,包括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达尔马提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门的内哥罗、塞尔维亚等地区,以萨格勒布为首都。
回复
 楼主| 欧洲城堡 |
塞尔维亚人对克罗地亚天主教徒们的宣传表示怀疑,然而,一个在损害土耳其利益的条件下扩太而威的大塞尔维亚将包括旧塞尔维亚、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及门的内哥罗,那些泛塞尔维亚扩张主义者虽然无论如何没有想过把奥匈帝国内的斯拉夫人居住区从君主国分离出去,但却幻想至少统一萨瓦河右岸的领土。同样的扩张野心也存在于奥地利。早在50年代,奥地利军方就拟定了占领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的作战计划,拉德茨基元帅也曾要求皇帝下定决心,派军占领。70年代初期,瓜分波斯尼亚的计划再次被提出来,据此,波斯尼亚西北部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居住区将划归奥匈帝国,其余部分则归塞尔维亚。安德拉西起初同意这个计划,因为这样除了使达尔马提亚得到一个后方以外,还在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之间制造了一个将会引起纠纷的导因。但是,权衡利弊之后,安德拉西担心占领波斯尼亚会使匈牙利的塞尔维亚人更难驾驭,匈牙利塞尔维亚人的领袖人物米莱蒂奇一贯的毛病是热衷于无所不包的斯拉夫统一计划,且总是与大多数邻国争吵,他在1866年成立的一个叫做塞尔维亚青年联盟的秘密团体中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另外,还必须考虑俄国人的态度,而俄国人本身就有两种论调,且都模棱两可。俄国外交部的官方政策较为节制,不赞成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青年的激进主义,却在波斯尼亚和马其顿开设了许许多多的领事馆和副领事馆。没有多少正经事要干的领事们声称要为土耳其统治下的基督徒谋福利,但其中一些人毫不掩饰他们针对奥地利人的革命狂热和敌视态度。

1875年,弗朗茨·约瑟夫在视察达尔马提亚时,接见了黑塞哥维那的天主教少数民族代表团,并去门的罗哥罗首都采蒂涅访问尼基塔大公。从其内心而言,弗朗茨·约瑟夫还在为1859年和1866年间失去的意大利土地而感到懊恼,因此,虽然他不会再轻易发动战争,但是军方争强好斗的计划对他还是很有吸引力。他希望在对外关系上取得一些引人注目且并不十分困难的成就,以挽回在意大利和德意志的损失。

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两省位于巴尔干半岛西北端,荒凉贫瘠的山区一无所出,只有血腥的历史传播着英雄主义的信念。在土耳其人占领此地之前,这里是天主教的某一教派的发源地,却并不为罗马教会认同。这种似乎很异端的信仰引起中世纪的匈牙利天主教徒对这一地区的军事行动,双方冲突剧烈,元气大伤,造成波斯尼亚人无力抵抗随之而来的伊斯兰教徒。地主们发现,如果自己接受伊斯兰教的话,还可以继续拥有其地产,保留其特权,因此,他们与占领者积极合作。而农民被课以重税,并且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要向土耳其人服劳役,但是他们被允准保留其基督教信仰,在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领导下进行其宗教活动。黑塞哥维那农民中间同样盛行东正教信仰,同时这里还有方洛各会修士们在积极活动,他们的特权地位使天主教影响同样显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楼主| 欧洲城堡 |


从1463年夏天苏丹军队占领这两省以来,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一直是奥斯曼帝国的西北边防区,偏僻的地理位置使其远离正处于经济鼎盛时期的地中海世界,又远离苏丹在君士坦丁堡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当地的实际管辖权握在48位波斯尼亚贵族手中,1850年土耳其军队彻底打败这些波斯尼亚人以后,当地处于某种无政府状态中。两年之后,苏丹政府才试图在一个最初称为“波斯尼亚宫”、后来又改成萨拉热窝的小镇控制波斯尼亚人,萨拉热窝北由波斯纳河通往潘诺尼亚平原,南由内雷特瓦河谷通向亚德里亚,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它在政治、经济上的重要性愈来愈突出,渐有超过西巴尔干其他市镇之势。

除了军事和威望的考虑之外,贸易方面的利益也是采取积极政策的原因之一。克里米亚战争之前,奥地利控制着土耳其欧洲领土的对外贸易,之后,这种优越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丧失给了英国。到了70年代,奥地利贸易界意识到有可能也有必要从北方开辟新的商路。至于这两省本身,其经济潜力非常有限,即使在波斯尼亚较为平坦的北部河谷地带,农业耕作方式也很落后,收获更是有限。山区有几个地方富有矿产,土耳其人进行了部分开采,但只有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较高水平的工程技术才能使这些资源真正产生利益。

使弗朗茨·约瑟夫感到犹豫的是,奥匈帝国的政治领袖们,无论是德意志人还是马扎尔人,都不会乐意看到境内斯拉夫人居民增加。马扎尔人尤其不愿意增加弗朗茨·约瑟夫直接控制下的斯拉夫人的人数,因为那会使两个主导民族之间微妙的平衡发生变化。安德拉西便是这种立场,但是比起泛斯拉夫来,他倒比较倾向于南斯拉夫。为了保证奥匈帝国境内的安定,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持现状,为此,甚至要确保摇摇欲坠的土耳其帝国继续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楼主| 欧洲城堡 |
在二战之前,主要的紧张是由于南斯拉夫王国多样的民族以及在人口上占据优势的塞尔维亚人的统治。关系的紧张源于双方对新国家的构想完全不同。克罗地亚人希望建立一个联邦制国家,他们将获得比奥匈帝国时期更多的自治权。在奥匈帝国时期,克罗地亚人只在教育、法律、宗教和45%的税收上享有自治权 。塞尔维亚人则倾向认为新国家上是塞尔维亚的盟国奖励其在一战中做出的贡献,并且只是塞尔维亚王国的领土扩大而已。
两个民族之间的紧张状态经常引发公开冲突,以塞尔维亚人为主的国家安全机构在选举期间进行干涉活动并暗杀联邦议会中的克罗地亚人政治领袖,如斯捷潘·拉迪奇,他反对塞尔维亚人君主的专制。并且还暗杀主张保护人权的人士,淡化知识份子的异见,包括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之下,激进派反对组织乌斯塔沙创建了。
在二战期间,轴心国侵略了南斯拉夫,并建立了名为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傀儡国。克罗地亚独立国的领土包括了今天的克罗地亚和波黑,轴心国还指派乌斯塔沙人士担任克罗地亚独立国的领导人。
乌斯塔沙认为塞尔维亚少数民族是塞尔维亚扩张政策的第五纵队,并实施了迫害塞尔维亚人的政策。在乌斯塔沙的计划中,三分之一的塞尔维亚人将被杀害,三分之一将被驱逐,剩下的三分之一将强制他们信仰天主教并和克罗地亚人同化。与此同时,塞尔维亚人米兰·内迪奇被轴心国派为塞尔维亚人傀儡国家的领导人,他招募塞尔维亚人加入盖世太保和塞尔维亚义工队。共产党组织了反法西斯的游击队,并最终击败法西斯,建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官方在战后估计在二战中南斯拉夫有1,704,000牺牲。在1980年代,历史学家Vladimir Žerjavić和Bogoljub Kočović认为,实际牺牲人士约有100万,其中有330,000–390,000名塞尔维亚人是在克罗地亚及波斯尼亚牺牲的。
在新的南斯拉夫,仍然有分权派和集权派的对立,主要是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要求更多的自治权,而塞尔维亚人则多是集权派。并且发生过要求更多自治权的示威活动(如克罗地亚之春),但遭到了镇压。1974年宪法是对维持联邦架构和确认民族权力的尝试。
国际环境

南斯拉夫曾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强国,并在经济上取得了成功。从1960年到1980年期间,南斯拉夫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以年均6.1%的速度增长。南斯拉夫的医疗系统是免费的,识字率达到了91%,并且预期寿命达到了72岁。然而在经历了西方经济体对南斯拉夫十年的援助和五年的解体、战争、抵制和禁运后,南斯拉夫经济崩溃了。
南斯拉夫是一个独特的国家,其中东方阵营和西方阵营国家之间维持了平衡。南斯拉夫的总统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是77国集团的创始者之一。更重要的是,南斯拉夫扮演了西方国家和苏联之间缓冲国的角色,也使得苏联无法在地中海拥有据点。
铁托
铁托
然而,在铁托去世之后,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掌权,苏联实施了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西方国家认为苏联已经足够安全,南斯拉夫不再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虽然南斯拉夫维持了不结盟政策并和欧洲共同体及美国都有着贸易往来,雷根政府曾就南斯拉夫的经济状况制作过一份机密报告,1984年国家安全决策指引中有“美国对南斯拉夫政策”(NSDD 133)一节,在1990年解密的版本中(NSDD 54),记载了1982年以来美国对东欧的政策。其中记载有“努力扩大和推动和平演变”以推翻东欧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政权,使东欧重新回到市场经济。
1973年石油危机加上和西方国家的贸易障碍,严重阻碍了南斯拉夫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南斯拉夫参加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并从其获得贷款。南斯拉夫也因此拖欠了IMF大量债务,作为获得贷款的条件,IMF要求南斯拉夫实现市场自由化。至1981年,南斯拉夫已经有19.9亿美元的外债。另外,南斯拉夫在1980年有100万的失业人口。南斯拉夫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北部较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有很大一部份被用来补贴南部欠发达的地区,而南斯拉夫的经济危机加剧了这个问题,也引发了斯洛文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的不满。在1979年到1985年期间,南斯拉夫人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了25%。1988年,南斯拉夫侨民从海外寄往南斯拉夫的汇款达4.5亿美元,1989年这一数字达6.2亿美元,占当时世界总量的19%以上。
国内环境

体制问题
联邦体制使得各共和国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共产党希望通过支持民族自决来开始减弱联邦体制的控制权。在1974年宪法制定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获得了大量自治权。这引发了塞尔维亚的恐惧,并且还对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产生影响。大部份塞尔维亚人都视科索沃为“民族的摇篮”,并且不能接受失去科索沃。而联邦对欠发达地区的补贴,也引发较发达的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的不满。在铁托去世之后,南斯拉夫实施了主席团集体领导制度,国家领导人由各共和国的总统轮流担任,导致权力真空的出现。
在1989年,塞尔维亚纪念科索沃战役600周年时,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曾在20万塞尔维亚人面前进行演讲,演讲中提到了塞尔维亚伟大的历史。米洛舍维奇还认为联邦制度无能,要求建设集权的政府。他还认为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正试图谋求独立,并认为这是不能接受的。斯洛文尼亚在1991年宣布独立,并爆发了十日战争,斯洛文尼亚获胜。而克罗地亚也宣布独立。南斯拉夫开始解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你好欧洲城堡,圣诞节前我们有9个人的商务旅行团,需要克罗地亚地接提供华人司导,配备一辆15座的车吧,每人都带有行李箱,估计时间是五天,请设计一个行程并报价给我们,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tczj |
想要玩海岛,感觉东南亚南美最好,价格低天气暖好,欧洲还是有点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4-19 12:00 , Processed in 0.07124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