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接新闻

全球地接新闻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吃中国人”T恤背后 德国为何辱华事件频发?

来源:环球网  

辱华频发,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德国
德国Spreadshirt公司因出售辱华T恤,遭中国使馆抗议以及舆论批评,但该公司以“自由”“开放”为借口拒不下架相关产品,顽固态度令人吃惊。《环球时报》记者常驻德国,对德国企业闹这样的丑闻几乎习以为常,这甚至是德国民间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不少中国人也许会对此感到困惑,因为众所周知,政治上中德高层交往频密,经济上多年来两国贸易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量的约1/3,而中国人整体上对德国人的印象也一向正面。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多,除了个别机构故意借“中国因素”搏出位,还有误解、偏见、竞争关系等因素。“辱华T恤不是个案”,德国学者夫罗里扬表示,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大国,以赤裸裸的种族歧视为特征的辱华行径几乎销声匿迹,但一些更隐蔽、带有复杂原因的辱华行为仍有市场。
幽默+言论自由,常被辱华者用来辩白
在德国,辱华行为几乎年年发生。《环球时报》记者观察到,许多辱华行为有一个共同点:喜欢披着“幽默”和“言论自由”的外衣。
2007年7月,在德国港口城市不来梅一家名叫KULT的服饰连锁店橱窗里,有中国留学生发现一件背面赫然印着特别惹眼字眼的白色T恤。这件T恤由德国著名服饰厂商菲利普·普莱因(PhilippPlein)设计生产。在背部领口下方,公然印着“F-U-C-KYouChina”(一句很粗鲁的骂中国的脏话),衣服正面左下角是一个代表中国的小丑。
“这件T恤融入了幽默精神。”接受媒体采访时,菲利普·普莱因公司发言人如是说。后来,该公司承认设计有“隐含信息”,即对中国盗版行为的不满。而面对这样的辱华行为,德国媒体竟然“伤口撒盐”:《南德意志报》称,假如中国不是首屈一指的盗版大国,该公司也就不会“突发奇想”;《世界报》写道,中国人的抗议是“歇斯底里的闹剧”。
最终,这家公司向中国驻德大使馆和华商组织发去道歉信,该款T恤也全部下架。有意思的是,8年后,在菲利普·普莱因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时,有网友旧事重提,迫使设计师普莱因再次道歉。不过,因其道歉签名颇似漫画,有人解读为一条被绳子牵着的狗,有人觉得像一个留长辫子、跪着的人,使得争议再起。
无独有偶,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德国著名的克拉斯眼镜店橱窗里,挂着彩旗和铁丝做成的五环,五环下是一具黑色木棺,木棺一侧写着“MadeinChina”,旁边散落着一些纸钱。很多德国人看了纷纷摇头,称这是“侮辱中国和奥运”。
2009年4月,一家名为“世界广告网”(AdsoftheWorld)的“全球广告展示”,将中国已故领袖毛泽东作为安全套广告的主角,还和希特勒、本·拉登并列,以体现其“幽默创意”。
如果说以上是公司行为,这几年也有不少名人引发争议的例子。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期间,德国电视二台主持人佐内博恩走到一家中国展台前,语速飞快地问两名中国女性:“中国人今年想把德国图书市场搞砸,对吗?”他后来称,实际用意是以戏谑的方式讽刺中国的人权现状,并辩称自己有“言论自由”。去年11月,德国籍欧盟专员厄廷格也因演讲时使用侮辱性言辞名噪一时。
共产主义=政治不正确,历史造就可怕偏见
“德国对中国的印象尤为负面。”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柏林中国问题专家夫罗里扬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不久前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德国汽车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可以说,德国是中国崛起最大的受益者。但BBC等国际机构进行的民调显示,德国人是对中国看法最负面的欧洲国家。这也是德国辱华行为频发的关键。
究其原因,相较英国等较为“自由”的欧洲国家,德国因历史原因尤其强调“意识形态”,以免政治不正确被盟友抛弃。经历了两德统一的德国,对社会主义制度也存在偏见,常用东德来比较中国。所以,当媒体一报道中国政治领域的消息时,都会加上一个定语“共产主义”。而在他们的脑海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政治不正确”,是民主、人权和自由价值观的对立面。
很多人还记得,2008年8月,“德国之声”电台中文部副主任张丹红女士因“亲华言论”被停职。“德国之声”的解释是,张丹红“没有维护‘德国之声’所一贯坚持的维护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价值观”。同一年,德国体育信息中心编辑部主任迪特尔·海宁遭解职,只因奥运报道对中国太友好!
相比其他欧洲国家,德国在支持人权上更加投入。这也造成不少误判。比如,被中国政府认定为非法组织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总部就在慕尼黑;欧洲本土最大的支持“藏独”组织“西藏倡议组织”也在德国。此外,德国政府机构及非政府组织积极资助中国异见人士到德国“避难”。这些组织和人士,成为德国一些人“辱华”的推动力。
德国也有一些机构通过辱华“发泄”对中国经济竞争的不满。德国经济学者罗多夫对《环球时报》说,一开始,德国的不满主要是“抄袭”,比如德国民间组织推出的剽窃奖近年来一直把奖“颁给”中国企业。之后是“间谍”,像德国的《明镜周刊》多次指责在德华人和中国留学生是“间谍”。最近则是担心“中国买光德国企业”。
柏林华人学者郑禾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说到底,德国人害怕中国的竞争。尤其是“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正走向正面较量。辱华行为就是压制中国,一些企业这样做甚至有借此打响知名度、赢得市场的意图。
“吃狗肉、梳辫子”——德国人这样看中国?
德国民间频发辱华事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德国社会整体对中国文化的误解,对中国认知的落后。著名华裔艺术家刘扬曾将她在中德两国各生活13年后所感受到的文化、社会差异,用图片阐释,包括相互间的认知(如图)。《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到的不少专家也提到,德国对中国人的印象甚至停留在过去的“吃狗肉、梳辫子”阶段。
“很多德国人仍然认为中国贫穷落后,应该接受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可能商界的认识多一些,交往也多一些,也积极一些,但一些老年人、知识精英和保守力量,他们对中国的认识还是根深蒂固的,而且经常拿他们的价值尺度量中国。
鉴于此,不难理解去年11月,德国戴姆勒公司一名高管在北京一小区与人发生争执时说出侮辱中国人的言论,尽管他拥有博士学位。也不难理解一些研究中国的德国智库存在类似问题。像柏林中国研究中心,3年来几乎统治了德国的“中国舆论”,但30多个研究人员中能说中文的寥寥可数。该中心给德国政府及媒体发送的刊物,80%是有关中国的负面内容。
大众对中国认知的落后离不开媒体的“普及”。今年初,一名在德国媒体工作10多年的媒体人撰文称,默克尔在中国知名度有多高?估计“朝阳大妈”都知道。而“德国大妈”对中国领导人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毛”的阶段。作者结合个人经历讲述了德媒涉华报道的变迁,特别是近年来德国媒体人在受众无知与报道无聊的恶性循环中的纠结。
回到辱华事件的现实。实际上,类似事件屡屡发生,不仅源于德国人对华认知的落后。华人学者郑禾说,德国华人只有英国和法国的1/10不到,缺乏强有力的维权机构,使得他们很难对类似事件及时反应。甚至有人认为,在德华人太融入德国,反而容易忽视辱华行为。
夫罗里扬表示,现在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已经很有实力,但在德国的文化影响力还有待加强。他甚至建议记者到德国书店去看看,因为达赖喇嘛的书籍总是占据德国畅销书排行榜,中国花几百万欧元可能也不及这些书的作用大。他认为,中国的文化资源很多,像郎朗等在德国算是超级名人,可以借助这些名人的影响力,进行中国文化宣传。
中国社科院人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柳华文对《环球时报》说,在欧美种族比较多元的地方,种族歧视、种族主义都是被明确反对的,这是检验社会文明、社会发展会不会倒退的一个标志。德国出现这样不正常的事情,其社会本身也应该发出一个信号,表示“不”。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3-29 18:37 , Processed in 0.080462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