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地接新闻

全球地接新闻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印度人的国际化对华人的启示



近年来印度人在海外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微软公司CEO塞特亚·纳德、百事可乐公司CEO英德拉·努伊以及在北美各大顶级高校里面任教的印度裔学者们。这些案例引发了热烈的讨论,网上比较海外华人和印度人的文章也比比皆是。很多人认为印度人在海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下:英语好、扎根抱团、爱提问等等。笔者曾经走访过北美、欧洲、中东与东南亚十几个国家,也曾访问过印度的德里和加尔各答,在这些国家里遇到过不同层次的印度人。总体印象是,大多数印度人在海外从事的职业为出租车司机、餐厅服务员、建筑公司工人等,工程师已经是小众,知名大学教授和跨国公司高管更是凤毛麟角。但是海外印度精英们近年来的集体“逆袭成功”也的确值得研究学习。个人认为除了上面提到过的几个显而易见的因素之外,海外印度人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离不开其本国历史和文化因素以及衍生出来的英语世界的朋友圈。总结如下:

1)印度历史上处于分裂状态的时间长于统一状态的时间,而且多次经历外来种族和文明的征服,如:亚历山大时期的马其顿人,后来的伊朗人、葡萄牙人、法国人和英国人。因此自古就有跟外来文明融合的经历。尤其是,英国在19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全面殖民印度,而中国从未被西方完全殖民过。所以印度人在200年前就比中国人更适应以英国人和英语为基础建立的国际体系。

2)种姓制度在印度依然影响巨大。印度种姓制度里面的婆罗门、刹帝利等所谓上层种姓认为自己是雅利安人的后裔,跟欧洲人同根同源。所以她的精英阶层在过去的200年时间里已经在印度和以英国为主的英语国家之间开始流动了。例如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爷爷就是借助东印度公司这一平台做国际贸易起家的,泰戈尔本人早年也曾留学英国。

3)英语世界的朋友圈。1947年6月,英国颁布《蒙巴顿方案》,实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领。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国,同时成为英联邦成员国。印度直到现在还是英联邦成员。英语世界朋友圈的无形力量依然在发挥作用。纵观国际社会,何止一个以英联邦为基础的英语文化圈存在?法语文化圈、西语文化圈、俄语文化圈、葡语文化圈、阿拉伯世界等等都是切实存在的,其内在成员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互动。

综上分析,印度人在海外取得成功的案例背后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如果进一步分析,印度人在海外取得成功的国度主要以英语国家为主。所以,华人在海外的表现不能单纯以英语世界为参照。印度人的经验虽值得借鉴,但是两国历史和文化大相径庭,所以不能照搬照抄。中国的文化包容而有韧性,也没有印度那样的种姓制度烙印来阻碍社会阶层的流动。我们的主要不足之处就是参与国际事务的历史相对短暂。目前,海外华人的数量已经有数千万之众。随着开革开放基本国策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中资机构、企业和个人走向海外,华人走向世界,如何走向世界已经是一个越来越受瞩目的话题。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全球格局而不是欧美格局。我们很容易把在欧美国家看到的误以为是世界的样子,其实世界很大,且发展中国家占多数,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总体来讲,欧美发达国家的基础建设早已经饱和、成熟,他们的优势在于研发、设计、文化、教育、金融、高端制造等领域,而上述很多领域都在往发展中国家输出。发展中国国家的情况不尽相同。金砖国家体量大、人口多,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在很多领域都已经见到来自金砖国家的机构、公司和个人参与竞争。靠石油起家的海湾诸国经济富裕、资源单一,虽然产生了迪拜这样的成功转型案例,但是不可复制,海湾国家必将面临国家转型。东南亚国家在经历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虽然经济增速放缓,但是依然保持了7%左右的平均增速,是世界上最具潜力和活跃度的地区之一。南亚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平均增速亦达到5%左右。中亚五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经济上与中国互补,在古代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在当今是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发展潜力巨大。非洲大陆从北到南幅员辽阔,各国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差异巨大,发展很不平衡。东部非洲近年来经济增长迅速,平均增速约5%,其中埃塞俄比亚的经济增速达到8%左右。北非增速稍慢,非洲其他区域经济基本陷入停滞。目前,非洲已成为中国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发展潜力值得期待。拉美诸国政局不稳、经济停滞、距离中国十分遥远,挑战与机遇并存。一言以蔽之,放眼全球才能客观看世界,更多机遇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2)不可忽视的文化圈。上文中提到,世界上还存在着历史文化渊源甚深的文化圈如英语文化圈、拉丁文化圈、俄语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以及中华文化为基础的儒家文化圈。每一个文化圈又构成相应的经济圈,绝不可忽视。在笔者曾经工作过的某丹麦知名企业中,对于全球市场的划分基本上是以文化圈为基础的。丹麦总部除了统领全球业务之外还负责北欧、西欧(不含英国)、中欧区域市场,英国公司负责英联邦国家的市场,西班牙公司负责拉丁文化圈的市场包括南欧、拉美、撒哈拉以北非洲等区域,俄罗斯公司负责东欧与中亚市场,美国公司负责北美市场,海湾公司负责中东市场,南非公司负责撒哈拉以南非洲市场,澳大利亚公司负责大洋洲市场,印度公司负责南亚市场,马来西亚公司负责东南亚市场,中国公司负责东北亚市场(包括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日本、韩国和蒙古)等。这种基于文化圈的全球市场划分使得该公司在30年的时间里在全球7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产品供货涉及80多个国家。由于工作岗位的原因,笔者在该公司工作时曾经与来自各大洲的同事共过事,发现来自不同文化圈的同事们除了语言、文化差异较大之外,来自不同国家但是文化背景同根同源的同事之间的关系更紧密、沟通更密切,这是文化圈无形的天然力量。

3)英语破冰,入乡随俗。周所周知,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行走世界的沟通工具,但是英语也有其局限性,当工作进入专业层面和执行层面时会一门目标所在国的语言就愈发重要了。举个例子,在巴西,极少数人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其他人都说葡萄牙语,因此巴西市场对于不能够说葡萄牙语且远在亚洲的公司和个人来讲就有超高的门槛,因为你即使突破了距离并通过说英语的巴西朋友进入巴西,当进入工作的实质阶段时还得依赖葡萄牙语,想让2亿人口的巴西人中的绝大多数改说英语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只能从学说葡萄牙语开始入乡随俗。反之亦然。法国施耐德曾经有一位爱尔兰籍的中国区副总裁,他每到一个国家必学当地语言,在中国也不例外,工作之余拼命学汉语。工作中,他跟能说英语的中国员工只说英语,跟不能说英语的中国员工只说汉语,这大大提高了他在中国的工作效率。类似例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举例了。个人得出的结论是,英语是进行全球化的破冰语言。一旦深入非英语国家,熟悉当地文化和了解当地语言就愈发重要了。

出门在外不容易,中国企业和个人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以上内容仅是管中窥豹,不代表全部。国际局势风云变化,走出国门的企业和个人需要时时刻刻关注局势变化,在抓住机遇的同时,随时准备应对不确定性。不确定,即风险,管理好风险就能变机遇为成果。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4-19 23:12 , Processed in 0.082799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