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地接-德国包车

德国地接-德国包车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玩在德国] 一个上海人在德国创出自己的天空

  传统制造业·不破不立
  龚礼明:人生得做赢一件大事
  “上海先生”助力欧洲战后最大工业搬迁
  2002年,1200名中国工人来到世界工业重镇德国鲁尔区,准备带走他们的“凤凰”。
  那时,民营企业沙钢将多特蒙德的凤凰钢厂整体拆除,具650万吨生产能力的长流程生产线从莱茵河运抵扬子江,使这家钢铁业的小字辈迅速跻身世界500强。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钢厂所在地“成了全球首批感受中国崛起惊人力量之地”。
  这场被誉为欧洲战后历史上最大的工业搬迁中,活跃着一位“上海先生”的身影。龚礼明,欧洲上海社团联合会会长,德国黎明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接受采访时笑言,前一天还在和沙钢掌舵人沈文荣感慨:“人生能有几回搏。能做赢一件大事,就值得骄傲。”
  智慧和规范创造奇迹
  多特蒙德的凤凰钢厂,欧洲最大、最古老的钢厂之一。它位于世界闻名的鲁尔工业区。2001年,蒂森克虏伯与沙钢达成协议,将“凤凰”卖给沙钢。此后三年内,1200名中国工人将一套国内亟需的650万吨生产能力长流程生产线拆回了江苏张家港市。
  多年后谈及此事,中德双方现场总协调人龚礼明的脸上还是浮现出自豪,“堪称空前绝后。想象一下,一座大于宝钢一期的钢厂,竟然被整体从德国搬到了中国!”
  德国人觉得不可思议,上海人以智慧与规范付诸实现。“聪明来自于经验的累积,而后者又能使你越来越规范:在法律和文化方面,知道该如何按德国惯例办事。”这位赴德已25年的“老上海”感慨。事实上,出国前他就一直从事冶金业。接手沙钢项目前,他还成功帮助邯郸钢铁厂拆运卢森堡、德国等地的钢厂设备回国。正是这些基础,让他在项目中游刃有余。
  比如运输。钢厂里都是“大个子”,光一块轧机板就200多吨重,得用全世界最大的吊机吊装上车。“驶离工厂不意味着顺利结束。沿途所有高速路晚上都会封锁,遇到桥梁,车也不能硬闯……这一路会遇上各类交通安全法规。怎么解决?”他回忆,最后沙钢果断将这一风险最大的任务“切割”,承包给了一家汉堡运输企业。
  做事还得像德国人一样严谨。庞大的高炉怎样原拆原建?拆迁前,工人们对零件仔细编号。“哪怕是颗螺丝都有包装编号,输入电脑。”他记得,最大的一个编号有9位数。
  如此大规模的异地搬迁,还不可避免地涉及中西方文化的冲撞。起初,中国工人花样翻新的加班方式让德国合作方难以理解、倍感头痛。最终,中国人的勤奋和德国人的严谨赢得了相互尊重。期间,龚礼明常组织当地足球队与中国工人们踢足球,休假时则组织工人去巴黎、意大利观光。
  时势成就个人梦想
  帮助沙钢带走“凤凰”,堪称龚礼明人生旅途中辉煌的一笔。
  “凤凰”钢厂整体搬迁,成为德国高中学历以上居民皆知的轰动事件。整个厂区有15平方公里,比陆家嘴还大。中国人花了整整三年,仅钢结构拆解量就重达26万吨。整个项目还实现了惊人的三个“无”:1200工人中无人中途跑路;无一起重大事故;项目无一场官司。
  2006年,蒂森克虏伯董事局老大来到长江之畔,参观此时已从中小钢厂跻身全球行业前十的沙钢。当他看到原本的“凤凰”设备在这里产出一块块发热的宽厚板,不禁拉着龚礼明感叹:“我们这家厂原本是赚钱的。”后者向记者解释:“德国人搞了一辈子钢铁。只是没想到把厂卖给中国后,还会发展得这么好。”
  “这是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龚礼明深有感触地说,个人的梦想只有遇上恰当的时机才能实现。“当时,世界经济局势出现变化,祖国经济正处于上升阶段,钢铁行业迅猛发展。沙钢这样的中国民营企业也具有吃苦耐劳的拼搏精神。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作为上海人在欧洲的侨领,他坦言,和许多在海外的上海人一样,能在德国奋斗25年,梦想是重要的支撑力量。“下一个30年,我们还有一个梦想。希望祖国经济平稳发展,而我们每个人都打好自己一份工。这样,中国的雪球效应就会越来越大。”
  做中德经济大海中一滴起涟漪的水
  盛太克:“雇”得起国家研究院的小企业
  “我们可能只是小小的一滴水。但放进大海时,希望多少能起点作用。”上海盛太克仪表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立新和牟恒感叹。在中德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的今天,盛太克只是一家小企业,但在法兰克福市长拟定明年造访上海的行程中,其工厂却赫然在列。原因来自其创新能力。正是这股力量,让西门子直言被戳中痛处,让它有能力“雇”德国国家应用技术研究院为自己做实验。
  完美才是好的
  2003年,上海盛太克在浦东金桥诞生。作为高科技企业,它专注于精密仪器仪表,专长是自动化温度测量。2009年,盛太克在法兰克福落地,后者成为其欧洲销售、服务总部。
  记者造访时,盛太克位于法兰克福的新厂正在紧张施工。远处,不时有飞机从青翠的陶努斯山上空呼啸而过。陈立新踌躇满志地说,很快,这里将承载企业在欧洲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功能,并与上海工厂形成互补。
  作为年轻的创业者,陈立新和牟恒初到德国时,惊讶于中德两地对品质追求的差距。“在中国,notbadisgood (不错就是好的)。但是在德国,perfect isgood (完美才是好的)。”他举例,中国企业展示产品性能时,一般都把最好的参数“秀”给客户看。德国人则相反,得把最差的拿出来。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底线思维,才能做出完美的产品。
  西门子被戳中痛处
  在法兰克福成立初期,盛太克边学边成长,并在德国先进的规则中寻找着创新的突破口。
  在通常的工厂里,控制室离现场很远。要把控制信号从现场安全地传到控制室的电脑上,需要使用世界性通讯协议HART。它由ABB、西门子、霍尼韦尔等几大公司建立,存在技术壁垒。“很多客户反映,在HART冗长的各类项目中,他们只关心其中三成内容。”陈立新说,他们想到了变通办法:把这“三成”做成通用性,不需要注册就能使用。由此,属于盛太克的一项全球独创技术eHART诞生了。
  正是这项技术,吸引了西门子主动上门谈合作。“万事开头难。在德国谈生意,靠的不是关系,而是实力。”他回忆,谈判后期,西门子方面多次提到:“你又戳中了我的伤疤和痛处。”他们没想到,中国人不仅对其产品很了解,还直接指出了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正是这看似令人难堪的场景,赢得了德国巨头的尊重和合同。
  “雇”国家研究院做实验
  创新者永远会面对难题。盛泰克眼下的难题,不是如何生存,而是更上一层。
  最近,德国国家应用技术研究院开始为盛太克“打工”做实验。原来,企业想要研究一项世界领先的传感器技术项目——高精度单晶硅差压传感器。“这是上海工厂生产时提出的需求,国内存在空白。我们有这样一个设想,如何实践、验证?需要借助研究机构的力量共同完成。”牟恒说,企业和德国国家应用技术研究院达成合作,通过了德国政府立项。由此,企业出资三分之一,德国政府出资三分之二,推动研究快速展开。
  “这样一来,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可以借助德国最聪明的头脑来实现。技术成熟后在中国制造、世界范围销售。”牟恒骄傲地说,这就是盛太克未来“更上一层”的方向,“把从德国学习、收获的先进技术和理念,反哺到国内市场。”
回复
 楼主| 自助旅游景点 |
  德国人眼中的中国梦
  德式“严谨”和中式“灵活”可以奇妙融合
  ——访法莱美地区国际投促会中国联络处主任罗百韬
  罗百韬,德国法兰克福莱美两河地区国际投资促进会中国联络处主任,说一口流利中文。在中德经贸事务上,他已孜孜不倦10多年,帮助众多中国企业落户法兰克福莱美两河地区,包括东方航空、交通银行和银联。在他眼中,中国人有着怎样的特性?中德合作又有着哪些愿景?
  逾1万中国人在法莱美
  记者:近年来,中德经贸合作驶上“快车道”。在法莱美两河地区,中国投资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罗百韬:中国企业和中国人在德国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法莱美地区投资项目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政府“走出去”的政策和中国企业不断提高的国际化程度,是他们加大海外投资的重要原因。目前已有超过450家中国企业进入法莱美地区,每年新增30-40家,超过1万的中国人居住在这个区域。潍柴动力2012年大笔投资7.38亿欧元,收购威斯巴登市KION集团25%股份及KION集团旗下林德液压业务70%的股权。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在德最大投资,在当地引起很大震动。
  资金技术人才的互往
  记者:对中国人和中国企业而言,法莱美地区有着怎样的吸引力?
  罗百韬:时间就是金钱,法兰克福是欧洲的交通枢纽,不到3小时的飞行半径可覆盖5亿消费者。法兰克福接待的中国航班在全欧洲是最多的。上海每周有27个客运航班、17个货运航班到达法兰克福,而从法兰克福,每周有71个客运航班、40个货运航班到达中国。
  法兰克福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这里有260家银行,7.5万名银行从业人员。中国五大国有银行均在法兰克福开设了分行,可以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便利。
  记者:对德国和法莱美地区而言,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的到来,又带来了哪些变化?
  罗百韬:中国近年来的变化非常大。特别是欧债危机以来,德方企业非常需要资金注入。德国有技术和人才,中国企业有大量投资需求,双方的合作空间非常大。德国政府非常欢迎中国企业,也从未拒绝来自中国企业的并购。当中国企业在德国做大后,对当地的就业和税收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当然,中国企业面临的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最大的困难来自语言。所以,我们每隔三个月就会邀请当地工商会一起为中国企业做报告,提供咨询。当地许多律所、会计所和银行也都能提供中文服务,帮助他们迅速融入。
  中德合作正处“蜜月期”
  记者:您是何时开始接触中国的?在您看来,如今的中国人有怎样的特点?
  罗百韬:我在德国读大学期间曾到亚洲旅游。当时,对中国产生了浓厚兴趣。后来,在德国卢德维希港东亚学院读了MBA,了解中国经济和文化后,又到同济大学学习汉语。2006年,法兰克福莱美两河地区国际投资促进会在中国设立第一个联络处,落址上海。借此机会,我与上海开始亲密接触。
  我很佩服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发展,这与德国在二战后的发展很像。很多中国人发展经济的意识很强,他们能够迅速抓住机会大胆创业。在我们的接触中,中国人非常灵活,几乎天天有变化,而德国人样样有计划,会产生计划赶不上变化的矛盾。但是,我认为,这种差异的共存非常好。中国人灵活的行事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启发德国人更好地适应变化的市场。事实上,因为和中国人的接触,我自己也开始变得更灵活。
  记者:你怎么看中国提出的“中国梦”?您能否展望一下未来中国、上海与法兰克福地区的合作前景?
  罗百韬:我也听中国同事说起过“中国梦”。在我的理解中,它是由形形色色个体的梦组成的。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去,去旅游、创业、发展,努力让明天比今天更美好,也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我认为,中国与法莱美地区之间正处于“蜜月期”,未来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特别是在投资方面。法莱美希望,中国在人民币国际化方面,做得更多。
  上海外国投资促进中心法兰克福办事处
  首席代表杨兵:
  期待两地合作更多
  “在法兰克福,中国,特别是上海,很热。”接受记者专访时,上海外国投资促进中心法兰克福办事处首席代表杨兵笑着说,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从法兰克福走向欧洲,欧洲则期待和上海创造更多。
  杨兵介绍,2004年前后,国内“走出去”的热潮掀起,上海企业也屡有斩获。比如,工业缝纫机领域的上工申贝,已接连并购了德国三大主要品牌,一举垄断了德国市场。绿地集团则通过品牌置换的方式,与一家西班牙酒店管理品牌合作,在法兰克福经营起自有品牌的四星级酒店。房间内的方便面和早餐供应的面点,都为商务酒店打上了中国特色的烙印。还有越来越多的上海企业开始在自动化、化工及生物制药、环保新能源、户外用品等德国具有优势的领域崭露头角。此外,还有一大批上海人在法兰克福成功进入金融、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现代服务业中,实现个人理想。
  作为上海在法兰克福设立的唯一办事机构,上海外国投资促进中心也分外受到德国人的关注。“当地人只要碰到和上海乃至中国相关的事,就一定会来找我们咨询。”杨兵说,法兰克福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感兴趣,连带普通话也成了时尚。“这里有各类中文学校,不少面向德国人的商务需求和纯粹的学习兴趣。”他说。
  “可以说,欧洲对上海的关注已经超乎想象。”杨兵透露,眼下,分管法兰克福的德国黑森州经济部长率团来沪访问,新成立的自贸区正是这些德国访客关注的热点。“法兰克福很希望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在这方面,或许将和上海有合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4-19 10:01 , Processed in 0.088855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