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车地接-华人驿站

迪拜地接-迪拜包车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玩在迪拜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朝觐 麦加朝觐

沙特阿拉伯朝觐就是麦加朝觐,是伊斯兰教为信徒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基本制度之一。

麦加海拔277米,距离红海大约80公里。麦加位处群山之间,以致当代发展受限。麦加的中心点是禁寺,此地比麦加大部分的区域都来得低。禁寺周边区域则是旧城区。禁寺北边的大街道有穆达阿(Al-Mudda'ah)和苏克·莱尔(Sūq al-Layl),南边则有苏格·阿萨基尔(As-Sūg Assaghīr)。沙特人扩大禁寺的规模,数百间房屋已被宽阔的大道和广场所取代。传统的房屋由当地的石材建造,通常有二至三层楼高。

所有穆斯林,无论是男是女,都会尽最大努力争取一生至少要前往麦加朝觐一次。
公元627 (伊斯兰历6年) ,从伊斯兰教教义出发,穆罕默德参照阿拉伯部落自古盛行的朝觐宗教圣地的民俗,亲自制定了穆斯林朝觐克尔白的全部宗教礼仪。

1932年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后,麦加被称为“宗教之都”,来此朝觐的人更加摩肩接踵,已经有70多个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穆斯林来到此地朝觐。每年在伊斯兰教历的第12个月,数以百万计的穆斯林都会聚集在沙特的麦加,参加一年一度的朝觐。朝圣期间,他们聚集在“圣城”麦加周围,一起祈祷、吃饭、学习。“麦加朝圣”是每年伊斯兰教最盛大的宗教活动。



吉达 沙特阿拉伯的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城市

吉达,在旅游者眼里,几乎总是夜幕低垂。国际航班总把着陆时间选在黎明前的几小时内,此时海面上的气流较为平稳。即使这样,吉达机场的跑道仍散发着日间积聚的灼热,整个机场宛如一个密不透风的大蒸笼。搬运工个个脸色黝黑,衣衫不整,一排排地蹲在地上,等待出卖苦力的机会。开阔的机场上,橙黄色的灯光透过登机楼之间弥漫着黄沙的空气,映照出远处棕榈树黑色的剪影。
沙特吉达街景.jpg


吉达是沙特阿拉伯这个威严而神秘的王国的门户,至今仍然是一座令人神往的城市。现代化生活方式与部族习俗在此永乳交融,使吉达具有一种神秘诱人的特殊风致。
沙特阿拉伯从前并不接待旅游者:多少世纪以来,进入这块禁地的外国人,不是在无情的沙漠中同贝都因人较量勇气的探险者,就是到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朝圣者。沙特人长期处于一个封闭的世界,极端贫穷,却又自视清高。如今对西方在当地的半永久性居住地以及西方技术带来的种种变化,只是勉强地接受。世世代代,阿拉伯半岛一直与世隔绝,只有吉达是对外开放的商埠。
吉达背靠希贾兹山脉,面临红海,坐落在狭长的海岸平原上。二次大战结束时,人口只有三万,如今已近二百万。今日的吉达城里摩天楼比比皆是,有些甚至可与世界上最壮现的建筑媲美。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白色建筑,有的用条石修饰,有的用细木装璜,在清泉或绿树的映衬下,耀眼生辉,宛如梦镜。偶尔,从新建的大理石墙后面飘来咖喱肉和牛油的气味,只有这时,才会使人想起墙后那个固守陋习的阿拉伯世界。无形的“墙壁”依然存在:豪华旅馆内的露天游泳池禁止男女共游;饮酒一直在被禁之列,连那些法国、中国、日本、意大利和黎巴嫩的豪华餐馆也只允许出售装璜成酒类的葡萄汁。此外,西方人经常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请沙特人帮个忙,常常是久等不见回话,弄得你忍无可忍,而沙特人却不作任何解释,似乎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在吉达,到处可以感到传统习惯和现代生活方式的相互影响,古老封闭的社会与外部世界的不断协调。外部影响正通过巨大的机场渗进来.吉达机场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的成就。一万二千人夜以继日地在沙地上苦干七年,才建起这一世界上届指可数的现代化机场。机场导航设备,即使在漫天黄沙的气候下,也能指挥飞机起落,每年朝圣高峰期,每三十秒钟降落一架飞机。伊斯兰善男信女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觐一次。去年有一百多万人朝觐,大多数外国信徒都是经吉达到麦加的。
机场于1981年建成开放,造价惊人,共计花了十五亿美元。机场豪华宠伟,闪闪发亮的白色大理石建筑物在好几英里外就可以看到,它本身就是一座设备完善的小城。园丁们照看着机场周围大片的草坪、树木和花卉。花木有各种蔓蔷薇、夹竹桃和紫茉莉,大多数是进口的,种植在进口的土壤里。当地的风沙是喷气飞机的一大祸患,机场的树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抗风沙的作用。夜晚,沙特人爱携家带口来这片“绿洲”野餐,儿童们就在喷灌机飞溅的水花中戏耍。而在登机楼处就不是如此轻松自在了,机场官员在那里应付列队下机的旅客,移民局和海关官员在奉命行事。行李检查十分严格,每件行李都得打开检查。出入境的旅客,倘若手续不完备,可要倒毒了。
回复
 楼主| cowboy |
今天,吉达巳跳出困苦樊笼,在服务、购物和体育设施方面比一些西方大城市还胜一筹.吉达在积极进取的四十九岁的市长穆罕默德·贾义德·法西的领导下,成功地控制了七十年代城市的迅猛膨胀。法西是个实干家,他一面引进现代技术,一面开展运动保护吉达的传统建筑——那些前来朝圣的泥瓦匠和木雕工世世代代的创造物。几十年来,大多数阿拉伯人极力摆脱石油开发前旧的生活方式。吉达似乎成了实行现代化而又不丢弃传统的第一座阿拉伯城市,在这里,审慎鉴赏开始代替盲目消费,同时又谨慎地吸收融化一些西方的生活方式。目前,吉达一面修建造价低廉的住房,包括一些低层塔楼,一面营造沙特人喜好的带凉台的平房。法西市长用传统的风格设计了自己的住宅,并敦促市中心居民多用白颜色来恢复吉达——“海边发光之城”的风貌。“一个城市得有外观,”法西市长说,“街道和房屋的结构,规模,色彩和情趣,都要有各自的特点。”
吉达今日之风貌,部分来源于该城作为世界商埠的那股活力。
吉达起着通向世界的那种特殊的作用——正如亚历山大之于开罗,贝鲁特之于大马士革,上海之于北京。吉达在维护本国在伊斯兰各国中的威望和权力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西方人的心目中,沙特阿拉伯是非共产主义世界最大的油库,但本国统治家族深知,其权威不仅扎根于本国一举而获的聚宝盆之中,而且植根于伊斯兰教两个圣地的守卫者的作用之中。沙特阿拉伯对提高它的作用极为关切,突出表现是吉达机场的朝圣候机厅的建筑。吉达机场的朝圣候机厅有着宽敞明亮的有机玻璃顶棚,朝圣者可以休息、兑换货币、购物、吃喝、盥洗、睡觉,甚至可以会见本国的领事,那里有他们的办公室。这个占地四十英亩的侯机厅,可容纳十万之众。

早在六七世纪穆斯林开疆扩土、国势鼎盛之时,吉达曾经有过短期的繁荣,然而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它却一直默默无闻。直到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航,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吉达港才有所复兴,但也不过是欧洲和印度贸易的中途小站。十九世纪末,吉达港出现了一些商贾巨族,多数是因宗教缘故留居当地而后发家致富的埃及人、波斯人和土耳其人。十九世纪的吉达完全是土耳其式的城市。城里房屋的墙壁又高又厚,用采自珊瑚礁的灰石砌成;屋舍鳞次栉比,互取荫凉,楼顶阳台朝西面海,以获红海之微风。房宅正面都设凸出墙外的雕花大木窗,妇女们坐在帘后既可纳凉,又可观赏街景。
本世纪初的吉达没有电灯,没有花园。直到1948年,为了辟地建设第一个大码头,才炸掉了中世纪的城墙。六十年代,石油的繁荣开始透渗到国家的每个角落,到了七十年代吉达已是一片繁荣景象了。吉达的人口1970年增加到了三十万,十年后竟一跃而过百万大关。私人小轿车数量也直线上升。但由于缺少计划性,城里老朽房屋被主人弃之不用,占居者又无力修缮,开辟新街时,或被推土机推倒,或不推自倒,结果满城都是破砖烂瓦,吉达因此成了国际上城市灾难的代名词。针对城市爆炸性的扩大,法西市长规划修建纵贯吉达南北的通街大道,使市区沿海岸平原延伸。为了减少交通堵塞,他又把林荫大道开辟到小街陋巷。七十年代末期,沙特阿拉伯拨出巨款慷慨地花在吉达建设上,兴建交通控制系统、现代通讯设施和医院,并填海造地,大大地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吉达的现代化巳成为海湾地区广泛模仿的榜样,与法西命运紧密相联的海滨大道更是效法的对象。这条高速公路有六条车道,长达几十英里,它改变了吉达滨海地带的外观。大道建成以前,当地不少富丽的海滨住宅——包括市长本人的别墅隔断了通往海边的去路,普通百姓要绕道多走好几英里才能到达海边。法西就以身作则,从自己的房前开始填海筑路。新干线用将近二百五十座雕塑作品美化起来,这是法西的又一杰作。一位热情的支持者说:“没有人认为这些雕塑品在美学上是成功的。但是,一路上,你很难预料下一个将是什么样的作品在等待你观赏。这就是它令人陶醉的原因。”
中东地区城市的通病,是缺少公共场地,尤其缺少清洁整齐的公共场所。然而,吉达却象一个美国正统的市郊,特别注意整洁。事实上,保持整洁主要由一家私人公司——废物管理公司负责。这家公司的工人身穿蓝色的工作服,驾驶几百辆蓝色垃圾车,携带几千个垃圾桶,是一支浩浩荡荡的蓝色大军。但是,法西市长创建吉达未来的最宏伟的计划,却是开展一项复兴文物古迹的运动。市长已成功地把一半旧城辟为历史区,这是王国第一个文物保护区。为了创造一个实际上混合的市中心,法西遇到了根深蒂固的惰性。为此,法西市长改变了作风,用讨价还价的生意经和劝说诱导代替了刚愎自用的高压手段。某老板若要开张新商店,只要同意改进设计方案,就可以很快获得规划许可证;某公司如果要开办新工厂,只要同意在旧城开设销售办事处,或同意生产市场上短缺的维修珊瑚房屋用的石灰浆,就可很快办成。法西市长说:“两年前,沙特人都不想谈论过去。现在,人们开始效仿遗风。”
阿卜杜尔·拉鸟夫·哈桑·哈利尔的情况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以前是出租汽车司机,后来经商,倾自己的资产在吉达建立了一个私人博物馆。这个具有本国特色的“宫殿”,有五十五间陈列室,展出三万多件展品,体现了沙特阿拉伯独特的风格。哈利尔说:“我所追求的是要我们的人民记住传统,并同各国文化相比较。这样,我们就能知道我们的根,并自豪地追求我们前进的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穆斯林朝觐条件


根据伊斯兰教规定,凡具备相当条件的穆斯林男女毕生去麦加朝觐一次才能算作履行了天命。这些条件包括:
第一,必须是成年人(教法规定男满12岁,女满9岁,一般为年满14岁必须承担宗教义务者)。
第二,朝觐者必须身体健康,有能力履行朝觐的各项功课,年迈体弱者,理智不健全者,不能长途旅行或乘坐交通运输工具者,不承担朝觐义务,但是,可以出资请人代朝。
第三,妇女非丈夫和直系血亲陪同不能朝觐。
第四,因路途危险无法保证人身和财物安全者可以免去朝觐义务。
第五,不欠外债,清算了所有经济纠纷并为家人留下足够生活费用者可以朝觐。清初著名回族学者刘智将上述条件概括为“路塞、乏用、无亲邻、废疾,可无朝”。
凡属穆斯林,不管男女,如具备下列条件,一生中最少朝觐一次是当然的主命:精神健全,体格康健,身无债务,旅费备足,家人生活无缺。在往返麦加之行程中,更应顾及他的财物和他本身的安危。真主在古兰经里说:“凡能行此路程的人们, 都应当因为安拉去巡礼天房。”(古兰经第三章九十七节)。
假若一个穆斯林已达到上述条件,却未朝觐而归真了,他的家人或他们所选派的人,都可以替死者代行朝觐。残疾者,除健康外,达到上述其它条件时,也可请别人代朝。
回复 支持 反对
1949年解放前中国穆斯林朝觐需要自办手续,翻山越岭到巴基斯坦办入境签证,路上需要好几个月时间,千辛万苦才到麦加。伊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伊斯兰教组织,成立于1950年代。

1950年后,中国穆斯林朝觐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因为战争原因几乎所有的路都断了。

1952年和1953年,中国政府曾两次组团去巴基斯坦申请沙特的入境签证,但都被退了回来。

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期间,经纳赛尔引荐,周恩来与沙特总理兼外长费萨尔亲王面谈入境签证问题。对此,费萨尔很感动,当场就答应入境签证没有问题。

1955年,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包尔汉率团朝觐获得成功,沙特国王接见了他。包尔汉还访问了尚未与中国建交的其他几个阿拉伯国家,并会见了元首,从此以后,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每年都会组织10-20人的朝觐团去麦加。但与中东国家建交的努力,被随后的文革打断。文革期间,几乎所有的宗教活动都停止了,朝觐活动也被禁止。

1979年,当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再次率队去朝觐时,代表团成员全部被沙特软禁。后来,经伊斯兰世界联盟出面斡旋,双方才澄清误会。

1981年,世界伊斯兰联盟第一次访问中国时,伊协的人曾专门去机场迎接,当时有外媒报道猜测,中国要与沙特建交了。

1982年,伊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陆续修复。伊朗举办伊斯兰革命三周年庆祝活动,邀请伊协参加。

2014年9月17日,2014年度赴沙特朝觐的近14500名中国穆斯林连日从北京、乌鲁木齐、兰州、银川、昆明等地陆续启程。来自宁夏、云南的首批中国朝觐者已于9月5日抵达沙特麦地那。

2014年9月17日上午,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的290多名朝觐者在北京搭上了国航CA9567航班,启程赴沙。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清真南寺庙的教长寇存得,今年是第一次前往麦加朝觐,同时他要为来自当地的穆斯林提供朝觐功课讲解、翻译等服务。2014年内蒙古有350余人参加朝觐,人数创当地新高。

2014年,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三大航空公司调集了94架次包机,再度承担起运送中国朝觐者往返的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伊斯兰教徒对朝觐非常的向往和忠诚,他们都会竭尽一生全力都希望到圣地麦加朝觐。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4-18 19:07 , Processed in 0.078830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