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尼汪地接-留尼汪包车

留尼汪地接-留尼汪包车
 找回密码
 中文注册
发新帖

留尼汪华人的故乡情 法属留尼汪岛华人有多少

曾有人说,“有海的地方就有华人”。因为马航MH370残骸的搜寻,新华社记者来到法属留尼汪岛,真切体会到此言不虚。

当记者跟留尼汪朋友陈子明说打算写篇文章谈论下留尼汪华人的乡愁时,他中国人的脸上露出法国人淘气的笑容,一边用刀叉吃着他婶婶姑姑们做的地道广东菜,一边用法语回答:“乡愁?其实我还好啦,有乡愁的是长辈。”

陈子明是法属留尼汪岛上的第三代华人,目前这个2000多平方公里的印度洋小岛上生活着三四万华人,绝大部分是广州人和客家人。年轻华人多为第三代或第四代移民,鲜有华人会讲汉语。

适逢周末,子明邀记者和同事参加中元节家庭聚会。查了查日历,记者告诉他,中元节“不是这天啊”,他想了想说:“有可能日期错了,但主要是家庭成员聚一聚,祭奠过世的亲人,日期并不重要,不是吗?”

随子明去了圣伯努瓦的公墓,这并不是专门的华人墓地,但随处可见刻着中文字或拼音的墓碑,有些墓碑前甚至还有未燃尽的香。

简单祭拜后,子明带我们去了他爷爷奶奶留下的老房子,是一个二层小楼,一层是他叔叔经营的蛋糕店,二层是一个带露台的大厅,大厅门口就是子明爷爷和奶奶的灵位,点着香,供奉着各种食物和一小盏白酒。

客厅已聚集了30来个家庭成员,从3岁小孩到古稀老人,从黄种人、白种人到各式混血,讲着克里奥语和法语,餐桌上摆着叉烧、肉丸等地地道道的中国菜,却没有筷子。

虽然没有一个人讲中文,但几乎全部家庭成员都去过中国,去过他们祖辈当年离开的镇子。客厅全是有点年头的中国家具,连茶几上摆的小金猪等讨彩头的小物件也全是在中国买的。
回复
 楼主| 巴黎导游 |


看记者正研究复古风的中国家具,子明的姑姑说:“这些家具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虽然我们不会讲中文,但我们依然用中国家具,继续做妈妈以前教我们的菜,这样总算和中国有点联系。我最高兴的事就是我女儿现在在中山大学学习汉语!”

不少华人家庭和子明家一样,是华三代或华四代,也有不少华裔家庭已出现混血面孔。然而,仍有不少华人倾向于一直保持中国人模样,克拉丽丝家就是其中一例。

50多岁的克拉丽丝是第三代移民,目前经营着一家印刷厂和旅行社,丈夫也是当地华人。她努力尝试着用中文和我们对话:“我小时候,并没有学习中文的条件,最开始我得到一本带磁带的教材,每天自学中文,而对我的子女,在他们小时候我就给他们报汉语班,鼓励他们去中国学习,人总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

就像克拉丽丝希望的那样,她的大女儿专门去中国学了半年汉语,儿子正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都能简单地讲几句汉语。


“我不能要求我的孩子们一定和华人交往或结婚,但我是这么希望的。在我小时候,长辈会严肃地告诉我,长大后要嫁给华人,因为他们总觉得有一天我们要回去,”她笑着说。

在留尼汪期间,每当记者看见中餐厅,或在街头看见华人面孔的当地人,总能想起子明爷爷奶奶灵位前“香火万代传”的一行小字。也许并没有人再能认得灵位上的字,但他们却用实际行动做到了,华人血脉已深深融入了这个印度洋小岛。

正如克拉丽丝所说:“当年我们的祖辈为了逃避战争和饥饿离开中国,登上船只开始冒险,风和帆把他们带到留尼汪。如今于我们而言,我们也需要冒险,一场逆旅寻根的冒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如果不是因为一块飞机残骸被海浪推上海岸,并被证实属于马航MH370,法属留尼汪岛可能仍然默默无闻。海岛,在各类西方探险小说里,象征着漂流沧海之人的希望;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它们多数时候成为空难、海难残骸的接收地。许多偏居一隅的小岛,在灾难史中书写了结局的一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全球地接联盟 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版权所有;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GMT+8, 2024-4-20 21:48 , Processed in 0.072851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