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骨子里更耐寒
小伙伴们别“要风度不要温度”
眼下,经常能看见金发碧眼的欧洲人穿着短袖在文林街闲逛,难道他们是“来自星星”的人,不怕冷吗?最近《自然》杂志刊登了一项最新研究:欧洲人遗传基因里有更多与脂肪代谢相关的基因,从而使他们分解脂肪释放热量的效率比亚洲人高得多,于是比亚洲人更耐寒。所以小伙伴们别学老外“要风度不要温度”,该多穿的时候还是捂严实些吧。
人为何会感觉冷
人体对冷的感觉更敏感
此前,曾有科学家针对人体为何会感觉到冷的问题做过研究,人体外周温度感受器有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两种,在皮肤、黏膜和内脏均有分布。人体受到低温刺激后,冷觉感受器就会兴奋,并将信号通过神经传输到大脑皮层的温度感觉中枢,使人产生冷的感觉。在同等温度下,新陈代谢较慢的人体表温度会更低,更会感觉到冷。人体对冷感觉的信息传导比热感觉更快更敏感。
亚洲人是不是更怕冷
长相说 高鼻梁更能抗寒
人类学专家陈华说:“北欧人,基本上体型都是大块头,这样一来热量容易保存,不易散发;二来大块头有大能量。相比之下,中国南方人身材匀称,体内热量不易贮存。同时,北欧人鼻梁较高,呼吸的时候,将冷空气吸入鼻腔,经过的路程比较长,起到加温作用,进入肺部时就由冷空气变为暖空气了。”
后天说 锻炼改变御寒能力
既然亚洲人怕冷,为什么韩剧、日剧里的女主角在冰天雪地里还敢光着腿穿裙子,而中国人在冬天就只能穿秋裤?
陈华说,锻炼也可以让人增加抗冻能力,耐寒能力可以通过锻炼提高,如游冬泳的人,会比一般人更耐寒。虽然亚洲人怕冷,但是环境对基因能起到作用,也就是说,如果对寒冷多加适应,国人骨子里的怕冷基因也会像开关一样关闭。
基因说 基因抗寒性不同
科学家们说基因或可能帮助欧洲人更好地适应寒冷的气候,为他们提供了某种进化优势。病理学专家赖仁胜说:比如一块肉吃下去,欧洲人体内的基因会很快把这块肉的脂肪100%地转化为热量,而亚洲人的基因可能只能代谢一部分。这种差别造成亚洲人更怕冷。
英国科学家在西伯利亚原住民代表身上,发现了特殊的抗寒基因。俄罗斯医学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医学遗传学科研所学术问题副所长斯切帕诺夫说:“北方的民族有被自然选择的固定下来的一套基因,寒冷地区的人吃富含脂肪的食物时,能量以脂肪的形式被储存下来。这对生活在严寒气候条件下有利。而炎热地区国家的居民不需要这么多热量,若非洲人在西伯利亚不单单感到寒冷,而且也时常感到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