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南法旅游中遭遇同胞互斗,欧洲华人司导撕逼大战

[复制链接]
南法旅游中遭遇同胞互斗:旅游组织乱象频发,华人导游陷入混乱

谁会想到,在那片充满浪漫氛围的南法薰衣草田里,好不容易盼到普罗旺斯的阳光照耀,还没等到阳光的温暖,就碰上了同胞对同胞动手的场面?

带着孩子来赏薰衣草的妈妈,第一天就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在停车场看到几个中国人在她家的旅游车周围偷偷摸摸,孩子当场被吓哭了。

小家伙一脸委屈地问:“妈妈,他们为什么要欺负我们呀?”

这可不是电影里的剧情,而是真实发生在欧洲华人地接行业内部的争斗场面。

这事儿从网络上的嘴仗到现实中动手,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从高价宰客到赶走同行,这出“华人打华人”的闹剧,正把整个行业拖进泥潭里。


“执行队” 的猫腻
别被那些“维护行业秩序” 的空话给迷了心窍,这实际上只是一场有组织的“猎杀行动”。

捷克华人车队老板 Simon 提到,南法那边有些导游特别组建了个“执行队”,专门干这事儿。

这个团队的成员会不定期集资,买一些螺丝刀、注射器、喷漆这些“工具”,然后专盯着那些挂着非本地车牌的旅游车辆下手。

他们会先暗中跟着车辆,观察踩点,一看到车队停下来休息,马上动手扎胎、划车身,甚至砸后备箱。有不少团队因为车出问题,被困在高速上,行程也就随之中断了。

更让人生气的是,这帮家伙把车搞坏以后,还在等着“赚外快”。

有游客反映,一辆车一出故障,就马上有人跑过来推,声称是“紧急救援”,收费却比市场价高出不少。

你以为事情解决就完了吗?还得被带到他们安排的餐厅吃饭,指定的店铺购物,这些“介绍费” 最后都塞进了“执行队”的腰包。

Simon自己已经有十多辆7到9座的商务车,遇到过不少让人烦心的事儿,同行里情况更惨,有一次连续扎了三次胎,最终被逼得彻底退出了这个市场。


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伙人反倒还把“正义”挂在嘴上。

有人在行业微信群里直接放话:“车是我扎的”,那语气仿佛砸同胞的车、坑同胞的钱都变成了光荣的事似的。

他们没想到的是,游客拍的那些视频早就开始在社交平台上传播,搞得不少中国家庭一提到去欧洲自由行就开始犹豫:“要是遇上这种事,可咋整啊?”


合规?不过是互相拆台的遮羞布
两边争得面红耳赤,个个都说自己是“依法操作”,可掂量掂量,细细查查,漏洞多得像漏网之鱼。

Simon总爱强调自己在捷克的公司是“合法注册、拿着正式执照”的。

说他能在捷克接待客户,又会跑去法国拉团,这事听着没啥大问题,可欧盟的那些规矩根本不认这个。

按照规定,7到9座的小型客车,包括司机在内,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国家,都算做出租车或者VTC(也就是网约车或正规旅游用车)这类。

要遵守当地规定,必须拿到相应的运营许可证才算正规——光有捷克的车辆牌照和运营资格,在这些国家接活,基本上就算是非法运营了。

挺有趣的,那个指责别人“不合规”的南法本地导游,自己也没有啥干净的地方。

马赛的一位业内人士坦言:“说实话,这行业查谁都会觉得不好意思。”

不少本地的地接公司用的不是个体车,就是挂在公司名下的车辆,既没有全套的VTC职业卡,也不申报工时、交齐税款,全凭执法上的弹性来混过去。

正如 Simon 所说:“欧洲的导游司机,除非只在某个地方带团,否则绝大部分时间都在灰色地带晃荡。”

其实,这所谓的“合规之争”归根结底,也不过就是同行之间抢客户、拼生意的角斗罢了。

以前啊,捷克一直是中国游客去欧洲的关键中转站,很多旅游团都是从布拉格出发,然后一路跑到德国、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这些国家搞活动。


而今呢,中捷关系变得缓和,直飞航线也少了不少,签证办起来的效率不如以前了,国内的旅游团基本上都不再选择从捷克出发或者进入欧洲旅游啦。

没有生意的捷克车队只得往南边跑,去南法或者意大利北部揽活路。

偏偏捷克车队的运营成本低,车辆租赁、保险以及税收都比西欧的小,价格也能灵活调整,结果自然成了当地同行的眼中钉。


你抢我生意,我就砸你车,最后变成“你说我不合规,其实你也一样”的拉锯战。

从扎胎到要动手
眼下的局势越来越紧张了,从砸车到动手打人,真的是一步之遥。

Simon 提到,他报警多次关于扎胎、划车这些事,可欧洲的警察要么不理,要么就是拖着不办,这让那些搞破坏的越来越得意。

更让人觉得头疼的是,好些捷克同行已经在琢磨“以牙还牙”,要是继续这样闹下去,真有可能在薰衣草田里真打起来哩。

从打价格到搞“扎胎”战,表面上看像是华人司机在抢生意,可实际上受伤的可不只是他们自己。

要是砸车、堵路这些事情再搞得更凶一些,欧洲华人导游行业的规矩可就乱了套。到那时候,游客们还怎么识别“捷克车”还是“南法车”?


要是在法国碰到中国人砸中国人的车子,整帮华人的口碑可就完蛋了。

现在社交媒体上传信息那是真快啊,哪怕一点点负面消息都能迅速传开,最终不只是几位从业者的名声受损,更会影响大家对整个欧洲旅游目的地的信心。

原本欧洲的接待服务还能借助细腻化转变,但这 internal斗争一稿,只会让自己陷得更深,越陷越难走出泥潭。

有个法国人曾经一脸迷惑地问Simon:“为啥你们中国人,整自己人下得这么狠呢?”

这事儿,真该让所有欧洲那边做地接的朋友们多琢磨琢磨。


靠亏本搞活、宰客夺来的买卖,走不了长远,道理很简单;靠相互拆台撑起的“规则”也顶不住。

要是没法坚持合理合法运营的原则,不能让游客感受到安心的体验,再漂亮的薰衣草田,也无法留住那些想看世界的中国游客。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合作伙伴:

手机版|小黑屋|华人驿站 ( 陕ICP备16004167号-3 )

地址: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88号楼2
电话同微信:17762283762; 邮箱:huarenyizhan@qq.com

版权所有: 西安华人驿站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GMT+8, 2025-10-15 02:24 , Processed in 0.079155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